利潤率跌至10%,價格屠夫大疆圍獵植保機市場
消費級無人機巨頭大疆創(chuàng)新科技有限公司(下稱“大疆”),這次想要徹底拿下植保市場。當然,它的策略是價格戰(zhàn)。
大疆在消費級無人機占據了全球七成市場份額,市場地位無人可撼動。為了避免與大疆形成正面交鋒,行業(yè)應用成為了不錯的切入點,比如植保。不過,隨著大疆的切入并主動發(fā)起價格戰(zhàn),這個市場也呈現出渾濁不清的局面。
2017年年末,大疆宣布新一輪植保機降價措施,表示大疆農業(yè)將擺脫盈利目標,聚焦提升行業(yè)效率和構建服務閉環(huán)上。在不少從業(yè)者看來,大疆降價旨在打壓競爭對手極飛。在植保機市場,大疆、極飛雙雄爭霸的格局已經形成。
在價格戰(zhàn)的陰影下,植保機市場上的眾多玩家看到了明顯利潤下滑的跡象,只能勉強維持盈虧平衡;而另一方面,植保市場還沒有完全打開,相比起傳統(tǒng)作業(yè)方式,無人機作業(yè)只占了約10%的市場份額。如此看來,市場中的大小玩家都面臨著全新的挑戰(zhàn)。
植保機行業(yè)利潤率走低
“不降價不行,大疆在降,不降就沒有市場了。”深圳一家年銷售額約3000萬元的無人機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對財經記者稱。據悉,2015年這家公司利潤率高達50%,可現在僅為10%左右,只能勉強維持盈虧平衡。
“我們一款載重16公斤的無人機在2015年售價為7萬元左右,可到去年年底僅為4萬元左右。”上述負責人說。
從50%到10%、從7萬到4萬,這兩組數據的背后是大疆價格戰(zhàn)給行業(yè)帶來的影響。
在消費機領域,大疆或許是一家令同行“聞風喪膽”的公司。質量過硬并且有著價格優(yōu)勢,新來者幾乎沒有出頭機會。而在進軍植保市場后,大疆延續(xù)了“價格屠夫”的一貫作風,植保機更新頻率維持在每年一次,每次新品發(fā)售都伴隨著價格下探。
大疆曾放風MG-1售價10萬元左右,但2015年11月發(fā)布產品時,標準載荷10kg的MG-1裸機定價僅為52999元;2016年11月,MG-1面市一周年之際,大疆發(fā)布MG-1S,定價由52999元下調到42150元;2017年12月,大疆推出新品MG-1SAdvanced,后者售價僅為29999元,比之MG-1S又下降了1萬多元。
不僅如此,大疆植保機在終端市場的流通價也要低于定價。一位湖北籍植保機飛手對財經記者表示,大疆植保機一般有“黑市價”,飛手從代理商手中拿機的價格一般是定價的八五折。
最初,大疆的植保機代理商大部分是大疆的消費機代理商,但消費機和植保機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消費群體。消費機用戶主要將無人機用于航拍攝影,大量影視公司買單;而植保機面向農業(yè)市場,和航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群體,也很難想象一位農民走進3C店購買打農藥的工具。
因此,代理商選擇降價來應對市場的生疏。上述植保機飛手對財經表示,大疆代理商對植保機遠沒有消費機熱心,同為電子產品,行業(yè)一度把小米和大疆做對比——小米代理商加價賣手機,大疆代理商降價賣農機。
另一方面,電池成本升高也成為無人機廠商面臨的一大問題。多家無人機廠商告訴財經,2018年以來,伴隨著原材料成本上漲,無人機電池價格上漲了約20%到30%。
植保機耗電量遠超普通消費機,電池和裸機通常會分開銷售。為了保證連續(xù)作業(yè),一款植保機一般需要8~10塊電池。深圳一家無人機廠商負責人對財經記者表示,公司載荷10公斤的無人機,成套電池價格已經趕上了裸機,漲價壓力被轉移到了終端買家身上。
而大疆是為數不多自主生產電池的公司,完善的產業(yè)鏈可以幫助大疆抵擋上漲的電池成本,中小廠商的選擇則沒那么多。
市場曾有好消息傳來,行業(yè)呼喚許久的植保機補貼于2017年落地。農業(yè)部、財政部和民航局聯合印發(fā)通知,決定2017年選擇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廣東和重慶6個省(市),開展以農機購置補貼引導植保無人機規(guī)范應用試點工作。不過,這項補貼只針對裸機而非電池。中小無人機廠商相比起大疆等行業(yè)巨頭仍難有比較優(yōu)勢。
對于這些無人機廠商而言,面臨著兩難的抉擇:跟風降價意味著對利潤的妥協甚至虧損,保持原價則可能丟掉市場。